全国首个氢储能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在上海嘉定氢能港正式启动
在全国推行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氢能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2月12日,位于上海嘉定的氢能港项目迎来了重大的里程碑——全国首个氢储能综合能源示范项目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我国在氢能存储与利用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也为未来的绿色能源发展探索出新路。
这是一个怎样的项目?据悉,嘉定氢能港的这项示范项目结合了氢电耦合与清洁能源的创新实践,充分展现了氢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多元应用。项目年制氢约为30万标准立方米,预计每年能够减少超过14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为环境保护贡献了一份相当可观的力量。与此同时,项目每年约可实现电力的绿氢发电量高达51万度,这不仅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也为周边社区带来了更绿色的选择。
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教育系统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锚定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扎实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49.83万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91亿人,专任教师1891.78万人。
碳点掺杂“赋能”新材料应用
碳点,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多领域的应用潜力,正逐渐成为科学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碳点在结构上通常是由碳元素构成结构核心,表面带有多种功能官能团。碳点材料具有可溶液加工特性、低毒特性、与生物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等性质,且其荧光性质可以灵活调节,为光电子领域带来了无限的可能。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碳点的制备技术日益成熟,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在显示发光、生物医学,信息存储以及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碳点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它在聚集状态下容易发生荧光猝灭现象,且量子产率也有待提高。此外,单个碳点的发射峰半高宽通常大于60纳米,发射光谱可能呈现多峰叠加状态,导致单色性不够理想,以上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碳点材料的进一步广泛应用。
2024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大数据分析应用与决策赛项全国总决赛成功落幕
总决赛成功落幕。341支本科、高职、中职参赛队伍经过两轮比拼,天津仁爱学院、苏州大学、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等(本科组),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等(高职组),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临沂市高级财经学校、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等(中职组)荣获
本次赛项由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中方理事会、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中国科协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培训中心主办,中国发明协会、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联合主办,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技能发展、应用技术与创新中方工作组承办,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仁爱学院(本科组)、辽宁金融职业学院(高职组)、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中职组)等联合承办。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350余支队伍参加了大赛。
合成树脂的未来:高性能、功能化、低成本
合成树脂是产量和消费量最高的合成材料,其应用渗透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合成树脂生产和消费国。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能源结构加速转型,合成树脂产业遭遇高端产品自给率较低、产能结构性过剩、核心技术不成熟、产品质量难以满足高端需求等瓶颈。合成树脂产业未来技术方向是什么?在近日召开的2024中国石油和化工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众多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探讨交流。
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说,材料是划分时代的标志,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再到无机非金属时代、高分子材料时代、复合材料和功能材料时代,一部材料科技发展史伴随着人类发展史。材料是一切科技载体,一代材料一代装备。
新技術可實現一步法制備高端烯烴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2日電 (記者陸成寬)記者22日從國家能源集團獲悉,來自該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合作開發出新型催化技術,成功將煤炭、天然氣或生物質轉化生成的合成氣直接制成高端化學品——線性α-烯烴。該技術填補了國際技術空白,為一步法制備高端線性α-烯烴提供了新途徑。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雜志。
線性α-烯烴是合成高級聚烯烴、潤滑油、高級洗滌劑等高端化學品的關鍵核心原料,用途廣泛、市場需求缺口大。目前,我國線性α-烯烴主要依靠進口,價格居高不下,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的全新線性α-烯烴合成技術對我國高端化工產業具有關鍵意義。
西湖大学电解水制氢核心技术新突破
电解水制绿氢是“双碳”背景下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技术之一,主要包括三种低温工艺:碱性电解水制氢(AWE)、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PEM-WE)和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AEM-WE);其中AEM-WE集合了AWE和PEM-WE的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制绿氢的工艺。然而至今AEM-WE未实现大规模工业化,主要原因之一是电极材料难以在大电流密度下(1000 mA cm
该成果报道了一种基于非均匀形核液相体系的催化剂制备工艺,即向溶液中人为引入不溶纳米颗粒,通过模拟自然界中的相转变过程,在常温、常压下实现OER催化剂的高效、温和制备。论文通讯作者是孙立成院士,第一作者是李志恒和林高鑫。
C9氢化石油树脂实现国产化
中化新网讯 中国化工报记者5月13日在河北启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采访时看到,我国首套万吨石油树脂连续催化加氢生产氢化树脂装置正在平稳运行。自今年2月首批优质C9氢化石油树脂产品下线至今,该装置已稳定运行了3个月,由此填补了我国C9氢化石油树脂和C5、C9氢化共聚石油树脂产业化的空白,将推动我国石油树脂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该装置采用大连理工大学梁长海教授团队开发的石油树脂催化加氢生产氢化树脂技术,通过天津大学、河北启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产学研合作,最终实现了石油树脂连续催化加氢技术的产业化。
树脂基三维碳材料制备技术取得新进展
三维石墨烯碳材料是一种由二维石墨烯在宏观尺度上构成的新型碳纳米材料,在能量储存与转化、催化、吸附分离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迄今为止已经涌现了大量三维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可以被归类为固态路线(以氧化石墨烯、天然和合成聚合物等为前驱体)和气态路线(气体碳源的化学沉积)。其中,固态路线往往缺乏对产物成分和结构灵活调控的能力,而气态路线极度依赖催化模板且效率低。液态是介于固、气之间的一种特殊状态,兼具固态的分子堆积密度以及气体的流动与兼容性。对液态路线的开发探索被认为是实现三维石墨烯材料结构与性能高效可控制备的关键。长期以来,科研人员在建立一条液态的三维石墨烯材料合成路线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与尝试,但始终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低碳氢虽好工业领域大规模应用还有难度
“从脱碳角度考虑,氢能特别适用于氢冶金、化工原料等领域。我国氢能的发展主要起源于交通领域。但目前在交通领域使用量并不大,真正使用量大的将是工业领域。”近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蒋利军说。
前不久,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表示,将积极推动清洁低碳氢在工业领域应用。聚焦清洁低碳氢应用的瓶颈制约,进一步推进政策集成创新,加快推动其在冶金、化工、石化等行业规模化应用,在工业绿色微电网、绿色船舶、绿色航空等领域实现多场景应用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