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村庄酒席流行“一斤肉价随礼”村民:每桌成本控制在300元主家亏钱也不会抱怨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高陇镇龙匣村有一风俗近日引发关注,村民办酒时,乡亲们按当下一斤肉的价格,折现送上礼金。12月1日,龙匣村有村民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按“一斤肉价随礼”是老一辈传下来的风俗,已经形成村规民约,大家都这么送礼,为的是表达心意,乡亲之间随礼没有压力。
龙匣村位于茶陵县东北部,四面环山,还是明代重臣、文学家李东阳的家乡。近日,新华网一篇关于当地“一斤肉价随礼”的报道引发社会关注。报道介绍,该村村民办婚丧嫁娶酒席时,邻里之间只按一斤猪肉价即15元或20元随礼,这个风俗在村里已经蔚然成风。
微记录·最聊城|1斤17元!茌平的赤松茸卖进上海市场
初冬时节,天气尚未冷得彻底,阳光洒落生出几分和煦的恣意,茌平区菜屯镇的赤松茸,迎来了收获的黄金时节。
杨树林下的大片土地被灰黄的落叶彻底掩盖,乍一看,这里仿佛与别处的闲散土地没什么不同,但张高虎随手拾起早先预存在此处的一根竹棍,看似随意地走到某个区域随手一拨,一朵朵赤松茸便展现在眼前,它们或三五成簇、或独自生长,肥嫩嫩、鲜灵灵。
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过去掉一地无人捡的东西如今能卖到60元1斤
从种下松树开始,到它结果,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而且,在这段时间内,还需面对各种挑战,比如病虫害的侵袭、土壤的贫瘠以及天气的影响等。
上市了最高1000元斤!武汉人就好这一口
洪山菜薹,作为中国享有盛誉的地理标志产品,拥有超过1700年的悠久历史,历史上种植区域覆盖了武汉野芷湖及昔日的小东门一带,目前仅余下位于石牌岭附近的80.13亩土地得以保留。
据了解,洪山菜薹的上市时间是在11月中下旬到次年2月份左右。11月份之后,气候冷凉,温差大,特别适宜洪山菜薹的生长。为了一直保持住洪山菜薹的品质,洪山菜薹是人工选育,挑选性状优良的株型进行种植。
武汉紫菘洪山菜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勇说:“11月10日以后,我们工人一直在采摘,基本上11月底的时候,我们头茬已经采摘完了。现在主要销售的是二茬,也就是品质比较好的一茬。”
1公斤1650000元比黄金还疯狂!曾在农村当垃圾为何如今暴涨?
古往今来,黄金作为全球唯一认可的流通货币,以其稀缺和价值闻名,如今金价更是一斤突破36万,在很多人看来,没有什么比黄金还要贵了。
但殊不知,在农村有一种常见物,比黄金还要贵上近三倍,甚至一公斤能卖到1650000元,可却曾一度被村民当作废物丢弃。
这年头,黄金一个劲的猛涨,要说比黄金还值钱、涨价还厉害的东西,怕是很多人都不相信,但事实的确存在这样东西,它就是牛黄。
在传统医学中,牛黄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等功效,常常被用于治疗高热、昏迷、惊厥等病症,其药用价值在中医药领域得到广泛认可。
会东县83万亩华山松迎来大丰收 产值将超2亿元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31日电 (肖顺畅)深秋十月,又到了松子成熟的季节。今年,会东县83万亩华山松迎来大丰产,当下,漫山遍野的华山松枝头上挂满了松果,林间散发着阵阵松香,丰收的景象在一个个山头间交相呼应。硕果累累,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更为当地“天府森林粮库”增添了丰厚的储备。据会东县林草局初步统计,今年全县华山松松果总产量预计将超过1000万斤,相较去年总产量750万斤,足足增长了250万斤,产值将超2亿元。
近日,在会东县堵格镇团员村二社邓家村大梁子遇到一群正忙着采摘松果的村民。村民杨在发说:“采松果可是一份技术活,采摘的人必须身手敏捷爬到树上,将松果一颗一颗敲打下来,再由树下的人拾捡,收集进口袋里带回家。”
贵州威宁:深秋松果香
时下,在威宁自治县的千山万壑,一棵棵华山松的树梢上挂满了小松果,漫山遍野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阵阵松香,各处的群众抢抓时节忙着采收,“靠山吃山”的威宁人又迎来一个丰收季。
曝光!蚌埠公布一批违法典型案例
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加油机)、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收取物业管理服务费、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使用超过保质期食品原料生产经营食品……2024年,蚌埠市市场监管部门查办了一批与群众紧密相关的违法案件。12月16日,当地公布一批违法典型案例。
1月30日,蚌埠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接投诉举报,对怀远县陈集龙化加油站进行执法检查。经蚌埠市计量院现场检定,该加油站使用的2台加油机不合格。执法人员随即对涉案加油机主板实施扣押行政强制措施,并现场利用电子取证技术手段对销售电脑内存储的销售数据进行采集。
用工业松香加工销售禽畜食品
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法商贩铤而走险,最终不仅被判刑,还要支付巨额的惩罚性赔偿金。近日,广东省检察机关针对违法使用工业松香加工销售禽畜食品行为依法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获该省高级法院二审判决支持。
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李某铤在明知工业松香不能用于食品加工且没有获得任何经营许可的情况下,在汕头市龙湖区外砂镇林厝工业区经营滨裕鹅场,雇用工人在该鹅场宰杀生鹅、生鸭过程中使用工业松香对禽畜进行脱毛处理,并对外销售,销售金额达30多万元。
“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 谈谈那个挣工分的年代
挣工分的年代,可以追溯到新中国的成立,经历了农业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的组织形式,其间又经历了农业合作化、、“四清”、“”等历次政治运动,一直到1980年实行农业大包干止,和布票、粮票一样,跨越了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历程。能一下子听懂“工分”这一概念的,准是上世纪50、60、70年代,出生长大在中国农村的那一批人。
人民公社是总路线月,中央决定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撤销乡镇,小社并大社,以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行使乡镇政府职权,村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大队下辖生产队,设立队务委员会,选举队长、副队长、妇女副队长、会计(兼记工员)、保管员。实行“一大二公”“一平二调三收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制度。农民(当年称人民公社社员,简称社员,也叫劳力)在生产队的贡献用工分来记录,叫 “挣工分”。工分是劳动成果的唯一记录和进行分配的唯一依据。